中暑听得多了,“药物性中暑”你知道吗?
夏天时,服用的某些治疗药物会通过多种机制在人体内发生作用,致使身体产生一些如排汗困难、血管收缩、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中暑症状,这就叫做“药物性中暑”。对于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,“药物性中暑”对其身体健康有着相当大的威胁性,一旦中暑,病情往往较为严重,有致命风险。
为了从根本上避免“药物性中暑”的发生,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样的药物容易引发中暑,下面就让家小宝带大家来看看吧。
01 降压药
如今速尿、双氢克尿噻等利尿剂在降压药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,它能通过促进排尿,将人体内过多的水分和盐分排出体外,以降低血压,减轻水肿。
但如今身处盛夏,高气温本就容易让人体排尿和排汗次数增多,又极易引起血管扩张,此时服用降压药,有脱水和电解质失衡的风险,会出现诸如乏力、倦怠、心慌等中暑症状。所以夏季服用降压药宜及时补充水份,必要时遵医嘱调整剂量。
02 感冒药
市面上的复方感冒药大部分含伪麻黄碱,伪麻黄碱有收缩上呼吸道血管及全身血管的作用,会促使人体排汗减少,导致机体表面散热受阻,容易引起中暑。而另一类针对发烧症状的如布洛芬、对乙酰氨基酚(扑热息痛)等退烧药,在镇痛散热的同时,还会令患者发汗,四肢无力。服用以上这些药物时,都要避免在高温下做体力劳动。
03 胃药
治疗胃痉挛引起的胃痛药物如阿托品、颠茄等属于胆碱受体阻断药,能够抑制腺体(包括汗腺)的分泌,可干扰体温调节中枢,使体温调节功能减退或失控,会导致体内的热量无法释放,产生高热,极易导致中暑。
04 精神类药物
抗组胺药、β受体阻滞剂、抗癫痫药等类药物会导致体温异常变化,使人体的温度不能保持恒定,而是随外界的气温变化而变化,因而容易产生中暑风险。所以服用此类药物时,需多喝水,遵医嘱,且尽量选择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中生活或工作。
夏季本就是老年病的高发期,加之今年的极端高热天气,不得不在呵护长者健康时花费更多的心思。共享之家注重提高长者的服药安全性,排除安全隐患,努力把中暑的苗子掐灭在萌芽里。
01 专业医护按时巡查
医护人员在日常护理中时刻关注长者的健康状况,定期测量体重、体温、脉搏、呼吸、血压、血糖等指标,并根据指标对长者的身体状况做出准确判断,从而做好疾病的预判和处理。
共享之家还经常开展健康体检、医生巡诊活动,医生会认真细致地查看每位长者的健康状况,并及时反馈给家属,为长者的健康保驾护航。
02 定期“大查房”排除安全隐患
院长会定期组织大查房工作,主要针对长者所住房间的安全隐患进行细致检查,还有对长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详细检查。通过查房工作,共享之家使长者的居住环境时刻保持清洁干净,并且有着良好的通风,空调、电扇等降温设施一旦不能安全正常运转也能及时发现。
共享之家通过定期大查房来完成发现问题-解决问题-执行-效果追踪的完美闭环,做到科学、规范的日常管理,以保障长者的居住安全。
03 科学用药
面对夏季“药物性中暑”的特殊性,共享之家护理人员会分外注意日常服用降压药、胃药、精神类药物以及感冒药的长者,并时刻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,谨慎执行药物管理,定时定点安排长者服药用药,确保长者用药安全,帮助长者不断改善症状。
对于一些卧床、吞咽困难或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长者,护理人员会事先将药品掰碎成小份,分多次喂服。
04 内部培训
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技能及应付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,共享之家会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,让他们熟悉用药照料及长者的健康护理常识。一旦长者发生“药物性中暑”时,相关护理人员可采取正确处理方法进行及时救治。
炎炎盛夏,中暑常见,共享之家全体上下用专业、耐心、细致、体贴,努力构建属于长者的科学安全、健康祥和的“清凉台”,让长者远离烦热,身心愉悦。